·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  
 
关于菏泽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菏泽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524日在菏泽市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菏泽市财政局局长周铁伦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菏泽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抓改革、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此基础上,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据年底快报统计,2014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965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23%,增长1.67%(全市境内财政收入完成2385471万元,增长6.0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1807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91%,增长6.74%。当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2361141万元,收入共计3980799万元;当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561748万元,支出共计3979823万元。收支相抵,净结余976万元。 

    2014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455万元,完成预算的115.36%,增长16.1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1322万元,完成预算的113.8%,增长19.43%。当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369991万元,收入共计495446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104106万元,支出共计495428万元。收支相抵,净结余18万元。    

2014年市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089万元,完成预算的100.21%,增长6.23%;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2685万元,完成预算的98.79%,增长6.05%。当年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32755万元,收入共计186844万元;当年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64159万元,支出共计186844万元。收支相抵,实现收支平衡。  

2014年全市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926207万元,下降7.08%(主要是县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收所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020549万元,下降5.63%。其中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23482万元,增长43.05%。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10241万元,增长25.3%。  

2014年全市社保基金收入1293240万元,增长18.24%,其中市级收入140137万元,增长17.94%。全市社保基金支出1134334万元,增长16.24% ,其中市级支出121310万元,增长14.33%    

2014年县区未单独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14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18万元,可比增长5.89%,支出917万元,可比增长6.35%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类预算执行数据是初步汇总数,2014年财政决算编制完成后,部分数据还会有变化。届时,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情况。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各级人大依法监督、各级政协大力支持下,财政部门迎难而上、锐意改革、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各项财政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一)攻坚克难,努力增强财政实力。各级顶住经济增速放缓、减收因素增多的压力,强化征管措施,不断夯实财政收入质量。开展大范围的纳税质量检查,促进了财政增收。完善财政收入考核办法,着重考核主体税种比重和增幅,引导县区注重提质增效。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县乡财政财务管理的意见》,严禁虚收空转。2014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处于理性回落的合理区间,收入质量明显提升,主体税种完成72.9亿元,增长3.6%,占税收收入比重58.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特别是增值税(地方部分)完成16.6亿元,增长23.9%,增幅居全省第4位。在此基础上,争取上级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80.7亿元,增长15%,特别是争取新增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转移支付6.7亿元,比上年增加2.7亿元。

  (二)创新方式,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五大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吸附放大作用,大力培植和涵养财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14年全市科技投入4.6亿元,增长28.5%,重点支持了科技孵化器和企业自主创新。市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已达4亿元,共为110户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5亿元。筹资1亿元组建市金源创业引导基金,支持企业过桥资金1.6亿元。整合中央、省和市涉企资金473.78亿元,纳入全市统一的企业项目库管理,有效提升了涉企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三)科学运筹,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面对空前严峻的财政收支矛盾,坚持敢于担当、主动应对,以严格规范挖掘支出潜力,以科学运筹增加保障能力。建章立制抓规范。先后出台差旅费、因公出国、公务接待、培训费、会议费等办法,明确公务开支的范围、标准和内控措施,超范围、超标准支出一律不准报销。2014年全市以行政经费为主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减少8.9亿元,下降20.7%。科学运筹保重点。通过“AA出”调剂安排资金1.7亿元,重点保障了公交车购置、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政工程欠款等。依法评审抓节支。评审市级72个重点项目,审核项目预算6.75亿元,审减1.4亿元,审减率20.7%。主动融资促发展。充分发挥市级融资平台作用,2014年共筹资41亿元,重点支持了棚户区改造、长城路续建、赵王河新村、丹阳铁路立交桥、一中扩建等。

(四)以人为本,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2014年全市民生支出完成262.8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76.9%。增资方面,市直人均月增加津补贴310元,各县区也都不同程度增加了津贴补贴,并按上级要求提高了乡镇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教育方面,全市教育支出65.5亿元,重点用于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着力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社会保障方面,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5亿,提高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补助,支持了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方面,全市医疗卫生支出51.4亿元,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320元,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提高至35元。公共交通方面,筹资7310万元,采购公共自行车2000辆,建设自行车站点100个,购买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市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饮水安全方面,筹资3.96亿元支持平原水库建设,2座已经建成蓄水,其他11座正加快建设,彻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五)统筹发展,支持“三农”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全市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42.1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严格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全年共发放惠农补贴15.87亿元。筹集1.83亿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提质改造项目11万亩。争取上级资金2.6亿元全面治理洙赵新河,提高了防洪防涝能力。筹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69亿元,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筹资9920万元支持精准扶贫,实现31.2万人脱贫。在成武、单县开展涉农资金跨部门整合试点,共整合涉农资金9364万元,通过统一规划、集中投放,发挥出涉农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六)积极作为,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坚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不断推进财政管理改革。推进预算管理改革。首次向社会公开市县公共财政预决算、政府性基金预决算及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决算。完善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提高了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推进国库管理改革。市级157个预算单位正式办理会计移交手续,其余单位委托代理记账。规范财政专户管理,清理撤并财政专户170个。开展网上支付业务,切实做到了“横到边,竖到底”。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管理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一个笼子储存、一个平台配置、一个渠道收支、一套机制监督”的“ 四位一体”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新模式。2014年市级共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额115.2 亿元,增收节支5.97 亿元。这一做法被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第67期内部简报予以专题刊发。

  各位代表,当前我市财政运行状况总体较好,但仍面临巨大困难和压力,主要是:财政增收困难,支出压力沉重,隐性风险凸显,改革推进困难。对于以上问题,必须高度关注,妥善解决。 

二、2015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15年是全面深化财政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新《预算法》颁布实施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预算工作,对贯彻落实市委第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科学赶超、后来居上”具有重要意义。总体上看,2015年全市财政工作面临较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从有利因素看: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对经济实体的支撑。我市既享受我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扶持政策,还享受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政策,政策叠加效应明显。经多年积累,我市已经形成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企业基础,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新的财源增长点不断涌现。从不利因素看: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将更为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收入方面,我市煤炭价格下行,化工供求失衡,房地产萎靡不振,财政增收越来越困难。国家推行结构性减税,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导致财政短收。支出方面,财政刚性、民生性、福利性、改革性支出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财政保障压力空前加大。对此必须用心把握,科学运筹,提前应对。

  综合分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支的各种因素,根据市委第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2015年全市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着力培植优质财源。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民生保障。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赶超、后来居上”提供财政保障。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2015年全市主要经济预期指标,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78.16亿元,增长10%左右。收入加上级税收返还、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共411.64亿元,减上解支出、调出资金及结转下年支出等54.17亿元,共计357.47亿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相应安排357.47亿元,增长4.58%。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全市预算安排是指导性的,各级财政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准后,将及时汇总,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2015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44074万元,可比增长6.1%。收入加上级税收返还、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共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7070万元,可比增长8.44%。 

2015年市开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78744万元,增长16%。收入加上级税收返还、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共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8852万元,增长21.33%。  

2015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压力较大,刚性支出较多。如提高国标工资标准,实施养老保险并轨,推行公车改革,落实民生政策配套,偿还到期政府债务,增加教育、科技、农业等重点领域投入等,都需要增加财政支出。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市级预算安排的总体原则:一是保增资及时足额落实到位;二是向各项民生政策倾斜;三是在保稳定、保运转的前提下,对其它项目根据财力情况,视轻重缓急统筹考虑,适当安排;四是整合压减预算项目资金,调整支出结构,安排市长项目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五是加大非税收入统筹力度,增加政府可用财力。具体支出安排情况如下:

  2015年市级共安排支出301608万元。 

(一)按照“保工资、保运转”的原则,市级共安排基本支出168224万元。其中:在职和离退休等个人部分支出96712万元,日常公用支出和汽车燃修、保险费7355万元,单位业务费和收费成本等专项支出48319万元,公路、药监及交通专项支出15838万元。

  (二)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创建的要求,安排各项重点支出125384万元。 

   一是加大社会保障、医疗投入。这方面安排资金24192万元。其中:安排5195万元,用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残疾人就业保障、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补助、建国前老党员和老工人补助等;安排5485万元,用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补助、市直企业离休干部增加待遇和养老金补助等;安排9379万元,用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市级配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市级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市级奖补、特困企业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兜底、城乡特困群体医疗救助等;安排1133万元,用于市直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住房及医疗补助、市直困难企业和失业的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救助金、市直入伍义务兵优待金、优抚对象参保及医疗保障金等;安排3000万元,用于计划生育关爱基金、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

  二是加大教育、文化、体育投入。这方面安排资金13218万元。其中:安排7825万元,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安排2290万元,用于支持义务教育发展;安排2030万元,用于城区学校建设、在职工作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及风险补偿等;安排888万元,用于文化发展、文物保护、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等;安排185万元,用于体育比赛、运动员代训、获奖运动员教练员奖励等。

  三是加大产业提升工程投入。这方面安排资金9304万元。其中:安排600万元,用于企业创新和创优市长项目;安排100万元,用于现代物流市长项目;安排200万元,用于外经贸发展市长项目;安排20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市长项目;安排2531万元,用于中小企业发展项目补助及担保、支持园区发展、粮食风险金配套等;安排742万元,用于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资助专利发明及各类干部和人才培训、引进、奖励;安排资金3131万元,主要用于支持节能、环保、技改市长项目,节能减排、环境治理,黄标车提前报废补贴等。

  四是加大城市建设投入。这方面安排资金22151万元。主要用于重点镇建设市级配套、城市绿化养护、城市环卫、污水处理、自来水管网及赵王河公园、环城公园维护等。

  五是加大“三农”和扶贫攻坚工程投入。这方面安排资金15975万元。其中:安排280万元,用于优质农业市长项目;安排200万元,用于优质林业市长项目;安排3000万元,用于牡丹产业化奖补;安排2000万元,用于扶贫攻坚工程投入;安排960万元,用于现代畜牧业发展、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扶持发展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等;安排883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水资源费支出、平原水库建设、南水北调工程配套、灌区续建配套等;安排705万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配套、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维护、“三支一扶”大学生生活交通补助、少数民族发展、黄河故道生态渔业生产发展等。

  六是加大和谐平安建设投入。这方面安排资金10209万元。其中:安排2340万元,用于改善公检法办案装备和办公条件、国家赔偿和大要案补助、基层派出所建设、看守所修缮、购置消防装备和武警反恐装备等;安排1717万元,用于落实公检法部门执勤加班补贴、安全生产监管、平安菏泽建设等;安排6152万元,用于村级治安巡逻、法律普及援助、市长热线电话受理、居民价格补贴等。

  七是加大偿债融资和改革性投入。这方面安排资金30335万元,主要用于融资和偿还到期债务、政府购买服务、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稳定补助、养老保险并轨改革保障等。

  另外,安排预备费8000万元,用于预算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重大自然灾害救济和其他不可预见支出。 

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84.1亿元,收入加上级补助、上年结转等共安排支出114.52亿元。其中: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211799万元,收入加上级补助、上年结转等共安排支出322820万元;开发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30624万元,收入加上级补助、上年结转等共安排支出58765万元。 

201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105.16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89.45亿元。其中: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14.94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13.36亿元。

  2015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820万元,收入加上上年结转共安排支出821.63万元。 

三、推行依法行政,深化财政改革

  现代财政是法治财政,依法理财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在当前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在国家治理体系大变革的新形势下,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财政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带头学法信法守法用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管理,推动改革。

  (一)依法深化财政预算改革。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做到统筹安排、统筹使用。强化预算刚性,经人大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超收收入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主动接受人大对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预算变更和决算汇审全过程审查和监督。市县政府全面公开政府预决算,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二)依法深化国库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深化国库制度改革精神,市县所有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所有预算支出均纳入零余额账户管理,所有经费支出均实行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全面推开公务卡刷卡消费,杜绝单位提取大额现金行为。大力压减财政暂付款,严格控制结余结转资金规模,对连续结转2年以上的财政性项目资金,全部收回财政统筹安排。

  (三)依法深化财政支出改革。一方面,深入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今年市级单位专项资金一律压减20%。严控“三公”经费,严控新建楼堂馆所,支持公车改革,不断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根据改革发展需要量力而行、尽力保障。另一方面,突出公共财政导向,把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民生支出、改革性支出等重点支出保障好。积极开展政府购买服务,重点在文化、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领域实现政府购买服务新突破。

  (四)依法深化政府债务管理改革。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借债务的由省级政府代为举借,并相应纳入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五)依法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按照政府治理现代化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四位一体”体系建设。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逐步扩大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公共资源配置市场管理体系,理顺运行机制。健全联动监督体系,有效防范违法违规问题发生。

  四、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完成预算任务

  按照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增强财政资金聚集能力、最大限度防范财政风险、最大限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坚定不移提质量、增财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严格依法征税,应收尽收,既不收“过头税”,更不搞财政“空转”。建立涉税信息平台,加强社会综合治税,试点税式支出管理,完善税源管控体系,引导税务部门依法征管、征足收齐。严格执行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征收标准,倒逼企业集约用地,推进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突出抓好主体税种征管,进一步提高税收、主体税种两个占比,提升财政收入质量。落实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吃透精神、明确重点、把握界限,该清理的坚决清理,该废止的坚决废止。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稳妥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加快城市资产经营步伐,市场化运作城区户外广告,努力拓宽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

  (二)坚定不移转方式、促发展。面对宏观经济下行、企业运转困难的新常态,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变“无偿投入”为“有偿使用”,变“直接奖补”为“间接引导”,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创新资金运作方式。整合市级支持经济发展资金和上级切块资金,集中投入市级投资引导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投放。探索设立科技创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牡丹产业化等专项基金,积累经验、加快推开。做强市级担保基金,为优质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过桥拆借等服务。创新资本合作方式,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公共事业,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

  (三)坚定不移调结构、保民生。加大教育投入。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步伐,全面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寄宿生资助覆盖面扩大到15%,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助学金资助标准由每生1500元提高到2000元。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人均35元提高到4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75元提高到85元,低保重度残疾人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80元,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别扶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400元和500元。

  (四)坚定不移强基础、惠“三农”。继续加大“三农”投入,推动农业由大向强转变,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继续实施千亿斤粮食示范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认真落实牡丹产业扶植政策,着力推进产业链条纵深发展。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文化下乡活动和“乡村记忆”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坚定不移建机制、转作风。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财政系统自身建设。加强学习培训,引导干部职工学习新理论、新政策、新规定,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针对财政管理的薄弱环节,抓住定岗定责、流程控制、加强监督、强化问责等节点,构建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切实防范各类风险发生。加强廉政教育,引导财政干部职工守住底线、不闯红线,做到廉洁理财、干净做事。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本次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确保圆满完成财政预算任务,为实现“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的宏伟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 】 【 下一篇

相关信息
·关于征求《菏泽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王磊为市委党校主体班授课
·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4号)
·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3号)
·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2号)
 
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任何意见和建议请 联系电话:0530-5310439 邮箱:hzsrd2008@163.com
推荐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网站备案序列号:鲁ICP备110199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