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  
 
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报告
 
 

 

菏泽市人民政府

关于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报告
——2015331在菏泽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郝丕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2014年,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秉承监管为民宗旨,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围绕突出问题抓整治,维护了全市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中趋好的良好局面,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一)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了定期沟通、联席会议、信息通报、联合检查、行刑衔接等5项食品安全制度,构建了农业、林业、畜牧、水产、食药监、公安等部门间的协作机制,不断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深入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大力开展“监管能力提升工程”,全市95%的乡镇(街道)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培训基层监管人员6270人次,163名监管所长全部得到轮训。争取各级政府专项及配套资金1100多万元,进一步改善了监管部门执法、检验装备。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等部门狠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培育,新建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新增“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注册产品53个,累计认证食用农产品数量已达240个,巩固了食品安全产业基础。
   
(二)监管制度机制更趋完善。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了保障措施。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实现了行政审批与事后监管的有机衔接,下放7项食品审批权限,审批时限缩短41%,材料精简13%。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日趋规范,企业主体责任逐步落实,食品流通“一票通”监管办法被全省推广,保健食品“六化”监管模式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性批示。在食用农产品环节深入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农药经营告知制度,建立了无公害、绿色果品技术标准和认证、检测体系。全市538家食品和添加剂企业获得生产许可,食品经营单位“一票通”记账普及率达到80%以上,新增A级餐饮服务单位267家。
   
(三)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禁限农药、兽药、食用明胶、“大桶水”、淀粉类制品、注水牛羊肉、学校及周边食品等专项整治。完成各级食品专项抽验5071批次,抽检合格率在95%以上。全市148家食品生产企业、3332家食品经营单位、1444家餐饮服务单位、12家食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被责令限期整改, 5家食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46家“大桶水”生产企业、30个粉条加工作坊、357家食品经营单位被依法取缔。行政处罚兽药生产企业4个,经营企业15个,吊销兽药经营许可证3个、责令停业整顿7个。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566起,案件办理数量占到全省的五分之一。移交司法机关19起,抓捕犯罪嫌疑人78人,破获“毒腐竹”、“毒豆芽”等大案要案10余起,净化了全市食品安全环境,捍卫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投资1900余万元,新购检验仪器137台(套),获得83类食品、775个品种、20284个参数的食品检验检测资质,检验能力覆盖感官品质、理化、生物、农残、重金属、兽药残留等指标,已达到国家规定的95%以上,跨入全省市级检验检测机构前列。建成了全省首个基因检测试验室,启动了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和医疗器械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使我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向邻边区域中心和科研高地迈出坚实一步,为监管执法和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食品快检方面引入社会资源,为30家学校食堂免费配备200余万元的食品快检仪器,建起了全国首套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在线监测平台,对学校使用的面、油、肉、蔬菜等大宗食品原料进行检测,每天上传100多条检测信息,从源头上为学生饮食安全把关。
  
 (五)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明显。积极开展“食安菏泽、品牌引领”行动。成武、巨野、鄄城分别纳入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序列,努力打造标准化生产和依法监管的样板区,逐步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整体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创建“清洁厨房”140家、社会共治共管“示范小饭桌”50家、省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48家、示范街5条,4081家餐饮单位实施了量化分级管理并建立了诚信档案, 8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 “食安菏泽”示范企业现场核查,另有100家学校食堂、20家“小饭桌”等列入示范创建计划,呈现出整体提升、梯队发展的良好态势。
   
(六)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改造升级了“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开通政务微博、官方微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12331赶大集、进社区”和“食品安全小记者宣传年”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有事您说话、百姓天天看)、报纸、网络、城区街道电子屏等媒体及发放“12331”微信购物袋、二维码围裙进行宣传,努力扩大“12331”投诉举报电话的群众知晓率。从去年八月份开始,联合大众网开展了“网上听民声、线下解民忧”活动,坚持每周六和每个31日晚与网友在线交流,21期活动网络点击量超过30余万次。以及开展网友体验“食品快检进市场”、听证会等活动,搭建了与广大人民群众交流沟通平台,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实现了投诉举报量上升、案件查处量上升、群众满意度上升,网络舆情明显降低,越级投诉量明显降低、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的“33”良好局面。当年接受12331投诉举报1478件,是2013年的4倍。尝试运用社会共治办法推动注水牛羊肉专项治理,全市109家牛羊肉经营户获得“无注水牛羊肉承诺户”标牌,市场牛羊肉水份含量普遍比国家强制性标准低5-8个百分点,彻底打破了十余年来牛羊肉市场的“潜规则”。规范校园周边124家经营户获得食品流通许可,取缔违法经营业户89家,“五毛食品”、“三无”食品基本得到遏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食品安全仍处于问题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因素仍然较为突出,食品安全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食品安全基础还非常薄弱。我市是农业大市、消费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更不是产业强市。食用农产品品种多,产量大,但是种养殖的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农业投入品的管理还不够规范。食品生产环节规模以上企业占比不到10%,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点多、面广、量大,问题突出,食品源头污染与末端安全问题交织并存。监管工作基础依然薄弱,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存在着人员、装备、场所、思想认识、业务能力不到位的情况,而且下一步面临着被整合为市场监管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特殊性得不到凸显,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可能会有增无减。大部分县区没有食用农产品基层监管机构,人员、经费短缺,基本上处于监管空白。
   
二是食品检验检测支撑能力不强。由于我市经济欠发达,检验检测资金投入明显不足,2014年千人次抽检仅为0.5批,距离食品安全示范市4批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各县区正在整合组建县级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目的是整合资源,但由于县区财力限制,投入普遍不足,食品专业检验检测能力短期内很难得到提高。同时,作为监管执法辅助手段的快检设备各县区总量为78台套,总价值不足40万元,抵不上一台标准配置的快检车价钱,靠眼看、手摸、鼻子闻根本无法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靠信誉、品牌实现健康发展的外部市场调节机制还不健全,企业主体责任尚未有效落实。部分企业缺乏诚信,以次充好,个别不法分子道德缺失、见利忘义,非法使用高毒禁用农药、瘦肉精、吊白块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四是食品安全宣传工作还不到位。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来源于媒体报道,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的声音还很微弱,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观念还比较片面,极易受舆论和媒体影响,造成恐慌情绪蔓延,负面效应扩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实施最严监管,提升治理水平。一是坚持全程监管。加快推进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合理划分市、县、乡各级食品安全监管事权,细化食安委成员单位监管职责界线,对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实施多层次、多部门、多环节、多角度、多举措的综合治理。二是坚持重点监管。以主要节假日为重要时段,以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乳及乳制品、饮品、豆制品、保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以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农村市场为重点区域,以学校食堂、工地食堂、农村集体聚餐为重点场所,以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型企业、大中型超市和餐饮服务单位为重要对象,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全面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检。三是坚持重典治乱。强化综合整治,在案件查办、信息通报、技术支持、法律保障等方面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提高刑事责任追究效果。对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严打一起,保持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四是坚持责任追究。严格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实施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联合监察部门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等,酿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和领导责任。
   
(二)突出问题导向,改进监管方法。一是主动预防。把事后查处、被动救火式的监管转为主动排查、预防为主的模式。健全现场检查、问题核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立体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早期介入、全程监管、全面排查,把各类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风险信息发布和“黑名单”公示制度,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引导公众理性消费,倒逼企业严把质量安全关。二是分类监管。按照风险类别和管理难度,确定市县乡三级监管对象和监管责任。积极探索建立风险清单挂账销号制度,建立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和科学评价机制,帮助企业查找问题,督导企业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督促协调各县区抓好本地重点食品产业质量安全,有效避免“毒生姜”等类似事件发生,保障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三是解难治乱。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一年办几件事,几年办好一件事”,总结注水牛羊肉治理经验,坚持“网上听民意、线下解民忧”在线交流活动常态化,广纳建议,发动群众来找“茬”,实行有奖举报,让老百姓积极反映、举报身边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推动社会共治工作的开展。加快推进牲畜定点屠宰站建设,严打私屠滥宰行为,严格落实检验检疫制度,让不合格食品进不了市场。
   
(三)实施品牌引领,建设“食安菏泽”。一是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加快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一批骨干食品企业和重点产业集群(加工基地);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进流通经营方式转变。二是强化品牌正向引领。研究制定品牌创建标准和评价体系,强化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社会信用监督机制。三是开展示范建设。继续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食品安全基础工作扎实、保障措施有力、公众满意度较高的县区、单位和行业开展示范创建活动,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争取利用3-5年的时间,发展壮大一批骨干食品企业,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放心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放心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知名大型餐饮企业,推出一批餐饮安全示范区、示范学校食堂和示范店,挖掘、保护和发展一批餐饮老字号和地方风味名吃。
   
(四)加强能力建设,强化支撑保障。一是加强领导体制建设。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强化市县乡政府和部门责任,把食品安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建立目标责任,完善监督考核,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协调机制,确保工作责任、政策规定、保障措施和督促检查“四到位”。二是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解决基层监管技术装备欠账多、一线执法人员“缺枪少炮”问题。分级分批进行全员业务培训,帮助指导基层监管所人员提高执法能力。三是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基因检测实验室、省级区域性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和保健食品功能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力争早建设、早运行。整合全市高端仪器和人才,搭建检验检测虚拟平台,促进食品药品检测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更好地为检验检测、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加强县区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食品检验能力建设,加快基层快检仪器配备,抓好“就餐人数千人以上学校食堂食品在线监测平台”民生实事建设和解市长提出的在农贸市场建设“便民快速检测点”工作的落实,尽快覆盖县级城区以上主要农贸市场。四是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建立应急响应、检测分析、医疗救护、善后处理、信息发布工作制度,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的损失和危害。五是加强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正面宣传、引导消费、舆论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食品宣传安全周、食品安全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注重发挥“12331”投诉举报平台作用,畅通公众投诉举报渠道,推进新的有奖举报制度出台与实施,鼓励群众、职业打假人、企业内部吹哨人参与监督,调动社会各方面维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将失信企业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尚德守法者名利兼收,失德违法者寸步难行。
   
各位领导,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工程,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一定会牢记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总要求,全面履行监管职能,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实现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目标做出更大贡献。恳请市人大视察、监督、指导我们的工作。 

 
 

上一篇 】 【 下一篇

相关信息
·省人大法制委调研组来菏开展立法调研
·驻菏全国人大代表及市直省人大代表开展视察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召开
·市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主任会议召开
·王磊主持召开代表议案建议素材研讨会
 
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任何意见和建议请 联系电话:0530-5310439 邮箱:hzsrd2008@163.com
推荐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网站备案序列号:鲁ICP备11019948号-1